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披荆斩棘 | 披:拨开;斩:砍断;荆、棘:丛生多刺的小灌木。拨开荆;砍掉棘。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;艰苦奋斗。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;克服各种困难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帝谓公卿曰:‘是我起兵时主簿也,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 |
薮中荆曲 |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,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。 | |
荆榛满目 | 荆榛:带刺的丛生灌木。放眼望去,都是荆榛。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。也比喻处境困难,障碍重重。 | 《旧五代史·卢文进传》:“文进在平州,率奚族劲骑,鸟击兽搏,倏来忽往,燕赵诸州,荆榛满目。” |
地棘天荆 | 谓到处布满荆棘。比喻环境恶劣。 | 朱谦良《感怀和病侠》:“地棘天荆谁管得,此身权寄水云邨。” |
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 | 弹:用手指拨弄。三天不弹琴,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。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,就会生疏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6回:“这果真是‘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。’” |
布裙荆钗 | 荆:灌木名;钗:妇女的首饰。粗布做的裙,荆条做的钗。形容贫家女子服饰俭朴。 | 宋 周煇《清波杂志 陶穀》:“有善谋者,选籍中艳丽,诈为驿卒孀女,布裙荆钗,日拥彗于庭。” |
班荆道故 | 班:铺开;道:叙说。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。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,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杜预注:“班:布也。” |
举动荆棘 | 一举一动,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,比喻不能随意,事事都遭威胁。 | |
荆笔杨板 | 荆: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;杨:晋惠帝时权臣杨骏;板:诏书。形容权臣专权用事。 | 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:“二月末,三月初,荆笔杨板行诏书。” |
荆天棘地 | 荆、棘:带刺的灌木。天地间到处是荆棘。比喻处境艰险;障碍重重。 | 清 壮者《扫迷帚》:“一事不能做,寸步不能行,荆天刺地,生气索然。” |
荆棘铜驼 | 铜驼: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外。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。 | 《晋书 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铜驼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!’” |
荆棘载途 | 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 | 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乃祖吾离被苫盖,蒙荆棘,以来归我先君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无道路可从,冒榛薮也,说其穷困之极也。” |
蜗舍荆扉 | 象蜗牛壳似的房子,用荆条编的门户。形容极简陋狭小的房屋。扉:门户。 | |
班荆道旧 | 指朋友相遇于途,铺荆坐地,共叙情怀。后泛指朋友相遇,共叙离情。亦作“班荆道故”。 | 典出《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,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……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杜预注:“班,布也。布荆坐地,共议归楚,事朋友世亲。” |
钗荆裙布 | 荆枝作钗,粗布为裙。形容妇女装束朴素。 | 西汉 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梁鸿妻孟光,荆钗布裙。” |
荆人涉澭 | 荆人:楚国人。澭:澭水。楚国人过澭水。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,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。 |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荆人欲袭宋,使人先表澭水。澭水暴益,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者千余人,军惊而坏都舍。 |
荆钗布裙 | 钗;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。荆条当作钗;粗布做成裙。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。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。 | 晋 皇甫谧《列女传》:“梁鸿妻孟光,荆钗布裙。” |
荆棘塞途 | 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 | 鲁迅《华盖集 导师》:“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,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!” |
棘地荆天 | 到处是荆棘。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。 | 清 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:“千年辽鹤,望人民城郭以怆神;何处铜驼,向棘地荆天而长涕。” |
荆山之玉 | 荆山:山名,此山产宝玉,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。比喻极珍贵的东西。 | 三国 魏 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,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。” |
劈荆斩棘 | ①砍伐荆棘。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。 | 贺敬之《西去列车的窗口》:“你可曾望到啊,灯光下: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?” |
满目荆榛 | 荆:荆条,灌木。榛:树丛。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。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。 | 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张全义传》:“蔡贼、孙儒、诸葛爽争据洛阳,迭相攻伐,七八年间,都城灰烬,满目荆榛。” |
铜驼荆棘 | 铜驼:铜制的骆驼,古代置于宫门外。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。 | 《晋书 索靖传》:“靖有先识远量,知天下将乱,指洛阳宫门铜驼,叹曰:‘会见汝在荆棘中耳?’” |
荆棘满途 | 荆棘遍地。喻世道艰难。 | 元·任昱《上小楼·隐居》:“荆棘满途,蓬莱闲住,诸葛茅庐。” |
负荆请罪 | 负:背着;荆:荆条;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。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;请求责罚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 |
裙布钗荆 | 钗:妇女的发饰;荆:灌木名。荆枝为钗,粗布为裙。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裙布钗荆,任是村妆希罕。” |
负荆谢罪 | 见“负荆请罪”。 | 金·马钰《满庭芳·谢咸阳王法师》词:“追悔无由,不免放效廉颇。专专负荆谢罪,望吾师、痛挞则个。” |
天荆地棘 | 天地间布满荆棘,喻世途或处境艰难。 | 明·刘永锡《行路难》诗:“云漫漫兮白日寒,天荆地棘行路难。” |
隋珠荆璧 | 即隋珠和璧。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立神明通天之台,造甲乙之帐,络以隋珠荆璧。” |
裙布荆钗 | 以布作裙,以荆代钗。比喻贫困。同“钗荆裙布”。 | 元 高明《琵琶记》第三十九出:“[旦]自古道:人有贵贱,不可概论。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,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。” |
荆棘丛生 | 荆棘:荆条蒺藜;丛:聚集成堆。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。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,困难极多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8回:“此时家难未靖,荆棘丛生,一经还乡,存亡莫保,臣稍知利害,岂肯自投罗网。” |
识荆恨晚 | 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。 | |
荆衡杞梓 | 荆:荆山;衡:衡山;杞梓:两种好木材,比喻优秀的人才。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。 | 《晋书·陆机陆云传论》:“观夫陆机、陆云,实荆衡之杞梓,挺珪璋之秀实,驰英华于早年。” |
荆钗布袄 | 荆:灌木名;钗:妇女的发饰。荆枝为钗,粗布为衣。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。 | 元·汪元享《朝天子·归田》曲:“妻从俭荆钗布袄,子甘贫陋巷箪瓢。” |
被苫蒙荆 | 被:披;苫:用草做成的垫;蒙:冒着。披着草苫子,顶着用荆棘编的器物。形容受尽艰辛,吃尽劳苦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乃吾祖离被苫盖、蒙荆棘,以来归我先君。” |
穿荆度棘 | 穿:穿越;度:通“渡”,越过。穿越荆棘丛生的地带。形容旅途艰辛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4回:“原来那孙大圣与八戒、沙僧,牵着马,挑着担,一夜不曾住脚,穿荆度棘,东寻西找。” |
肉袒负荆 | 肉袒:光着身子;负荆:背负荆条。赤裸上身,背着荆条请罪,愿受责罚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 |
随珠荆玉 | 同“随珠和璧”。 | 清·姚鼐《过程鱼门墓下作》诗:“随珠荆玉奇士,金匮名山见异书。” |
荆钗裙布 | 荆:灌木名;钗:妇女的发饰。荆枝为钗,粗布为裙。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。 | 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剖面》:“荆钗裙布,还有甚娇娆?” |
斩荆披棘 | 同“披荆斩棘”。 | 清·陈天华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:“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,与外族战,与吐蕃战,与寒暑战,卒能斩荆披棘,蕃育子孙至数百万。” |